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张邦绪:加快培育钒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推动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7-02

6月22日,国家钒钛产业联盟秘书长张邦绪在2025(第二届·喀什巴楚)钒钛资源创新开发暨钒钛钢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钒钛产业呈现4大发展态势:资源保障能力强;产品产量全球领先;形成“3+N”产业空间布局;龙头企业引领,强者恒强。但同时,我国钒钛产业也面临着政策联动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等诸多挑战。

对于钒钛产业如何健康发展,张邦绪建议,企业家、产业聚集区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践行“有序投资、理性发展、产业协同、行业自律”原则,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摒弃粗放式的规模扩张,着力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协同效应激发产业活力。

我国钒钛产业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张邦绪介绍,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约100亿吨,占全国铁矿石探明储量的约45%,占全球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的约25%,远景储量在300亿吨以上。近年来,我国钒钛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产值达到2186.7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钒制品产量达16.5万吨,约占全球的70%;海绵钛产量为26万吨,约占全球的68%;钛白粉产量为495万吨,约占全球的61%;钛材产量为18.8万吨,约占全球的72%,有效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及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需求。我国钒钛产业的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建成了多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关键技术也取得了突破,如攀钢集团、龙佰集团超微细粒级回收创新工程实现工业化生产,承德钒钛建成国际首条亚熔盐法高效提钒清洁生产线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邦绪指出,我国钒钛产业发展仍面临五大挑战:一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缺乏国家层面的专项规划,导致产业定位模糊,跨区域协调机制缺失,各地存在同质化竞争;二是技术攻关突破难度大,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研发力量分散,缺乏有效联动,同时,钒钛磁铁矿冶炼、分离难度大,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一些关键技术研发与工业化应用推广进展缓慢;三是资源优势转化能力弱,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端存在短板,产品附加值不高;四是国家战略支撑力度不够,铁矿石、钛精矿对外依存度较高;五是产业发展支持措施少,缺乏对钒钛产业的专项政策支持,尤其是能耗、环保等方面差异化支持不够。

加快培育钒钛特色

优势产业集聚区

“我国钒钛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策缺位、标准缺失。”张邦绪认为,要加快培育钒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此,张邦绪提出3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议国家出台钒钛领域的“十五五”专项规划、指南或方案等,明确发展目标、工作措施、保障措施和钒钛钢矿协同发展差异化用地、能耗、环保、电价等支持政策,引导产业在全国科学合理布局,杜绝盲目和重复投资,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同时,引导加快构建“一核两重”(四川为核心,河北、新疆为重点)的钒钛产业布局,支持四川建设集“资源保障—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市场交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价值高地,打造从钒钛原料到高端应用的全球价值链策源地;助力河北建设集“原料供给—生产制造—市场交易”的产业生态;将新疆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钒储能应用基地和钛产品制造基地。

二是要支持头部企业发展。重点支持1~3家钒钛领域头部企业加快发展,在生产要素、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头部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在生产要素上,给予用能等方面的支撑,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助力提升重点企业竞争力。在科研攻关上,支持重点开展低碳冶金、低成本制钛、钒电池低成本制造产业化等示范,并将其纳入国家重点示范项目范围。同时,优先支持重点企业揭榜挂帅国家、省重点攻关项目。

三是要支持产业协同发展。

其一,推进资源高效利用。“预计到2030年国内钒钛磁铁矿的产量将达到1.1亿吨,现有的3000万吨炼铁、炼钢能力不足以支撑。”张邦绪建议,推进资源富集区周边长流程企业加大钒钛铁精矿使用量,并支持建设提钒转炉,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同时,他建议在钒钛资源充足的地区调整钢铁产能布局,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其二,推进钢钒协同发展。张邦绪建议对钒钛铁精矿入炉比例超过60%、实施提钒的长流程钢铁企业按“白名单”进行管理,不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政策,促进企业充分放量生产,为钒产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同时,他还建议在支持钛渣副产铁水流向钢铁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提钒尾渣、含钒钢渣、含钒渣铁等工业固废在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后产生的生铁流向钢铁行业,促进铁素资源高质化利用。

其三,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鼓励和支持钒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打造钒钛产业发展新地理格局。同时,建议成立由中央企业牵头、地方企业参与、民营企业融入的专业化、大型化、现代化的中国钒钛集团,加强对全国钒钛产业的布局引导,助力打造分工合理、特色突出、产业互补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

其四,探索新的运作机制。“建议将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相关机制向河北、新疆等钒钛磁铁矿主产区辐射,在全国形成一盘棋,构建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行动的工作体系。”张邦绪指出,要探索建立钒钛领域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准入条件,助力实现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助推钒钛钢矿协同发展,加快钒钛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助力建设成世界级钒钛新材料供应高地。

最后,张邦绪表示,在国家对战略资源的重视及钒钛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钒钛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加强顶层设计、支持头部企业发展、推进产业协同等措施,将有力推动钒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和发展,提升我国钒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未来,我国有望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高端钒钛产品制造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