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3-09-08
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真正意义上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1993年电炉钢产量占比曾达到最高值23%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电炉钢比例总体震荡下行,近几年维持在10%左右。2017年是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国家取缔“地条钢”,电炉炼钢得到较快发展,实现了快速高效低成本生产,部分全废钢电炉企业普钢冶炼周期由原来的平均50分钟缩短至35分钟,吨钢电极消耗由平均2千克降至1千克以下,金属收得率由89%提高到92%~95%,部分技术指标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根据钢协组织的装备调研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国具有电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约220家,电炉数量约370座,电炉钢总产能约1.9亿吨。
电炉钢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地区,占比分别为34%、33%。广东、江苏、广西、四川、福建、湖北的电炉钢产能规模居前6位,合计产能约占全国电炉钢总产能的54%。产品结构中,钢筋产能占比40.3%,线材产能占比20.2%,带钢产能占比14.4%,棒材产能占比13.8%。按钢种分,优特钢占我国电炉钢的25%左右。此外,根据各地钢铁产能置换公示公告,2021年—2022年底全国拟建电炉产能中,优特钢产能占比18%,普钢产能占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