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冶金信息/
第5期(总第206期)

发布日期:2021-06-02

一、本期焦点
 

六月份建筑钢材市场走势浅析


       近期的钢市犹如坐上了过山车,经过一轮大幅上涨突破2008年最高纪录,之后一路暴跌,两周内最高下跌1600余元,一时间市场观望情绪大增,成交量大幅减少。大涨大跌过后,钢价还有多少下行空间,六月份钢材走势又将何去何从?简要分析如下:

       需求方面:今年4月末M2、社融增速回落,当前货币政策处于“紧信用、稳货币”环境。同时,1-4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继续放缓,而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今年财政支出速度或前慢后快,更注重有效投资。在宏观政策不追求强刺激,以及高温多雨天气影响下,6月份国内钢材需求或表现一般。不过,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国外需求或更为乐观。

       供给方面:一方面,由于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相对偏高,当前钢厂效益较低,且在环保及“去产能”约束下,钢铁产量难以明显扩张。另一方面,6月份处于钢厂传统生产旺季,预估当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环比小增。

       库存方面:目前,钢厂库存量624.29万吨,周环比增加37.05万吨;社会库存量1408.24万吨,周环比减少45.23万吨。5月份钢材库存去化放缓,尤其钢厂出现阶段性累库现象。

       综合来看,受南方梅雨季及投机炒作严管等因素影响,6月份钢材需求整体或表现一般,而供给或呈现小幅扩张态势,钢市供需关系或相对平衡。期货市场继续引领现货市场,6月份钢价或呈现震荡运行,谨防追涨杀跌风险。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一、为什么要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新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安排,工信部对原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出台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二、哪些钢铁项目建设必须实施产能置换?

为避免个别项目打政策擦边球,坚决杜绝新增钢铁产能,无论建设项目属新建、改建、扩建还是“异地大修”等何种性质,只要建设内容涉及炼铁、炼钢冶炼设备地点、型号、规模等任一变化的,须实施产能置换,简言之,即“动设备、须置换”。

  三、什么类别的产能可以用于置换?

   在2016年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国资委向国务院报备的现有钢铁企业冶炼设备清单及对应产能、2016年及以后建成的合法合规产能均可用于置换,不在备案清单内的产能,不得用于置换。同时,对于不可用于置换的产能范围,在原来“1个必须,6个不得”(即用于产能置换的冶炼设备必须在备案清单内,6种不得用于置换的情形)的基础上,将“未重组或未清算的‘僵尸企业’产能”和“铁合金产能”纳入不能用于置换的产能范围。

  四、退出产能如何核定?

  新办法中已有明确的核定标准。对于备案清单中出现的诸多冶炼装备仅有1个产能数据问题,按照企业能容比(能容比=总产能/总炉容)计算,即按照炉容占比分配每台冶炼设备的产能。涉及“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的,需在产能总量中先行扣除已用于完成去产能任务的产能,再进行分配计算。

  五、新建氢冶金和Corex、Finex、HIsmelt等非高炉炼铁项目是否需要产能指标?

  为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巩固去产能成果,新建氢冶金和Corex、Finex、HIsmelt等非高炉炼铁项目仍须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需要相应的炼铁产能指标,新办法给予上述冶金工艺差异化的等量置换支持政策,鼓励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工艺技术创新。

  六、产能置换方案必须包含哪些内容?

       一是增加了配套设施的公示公告,即建设项目必须将预处理及精炼设施的型号、数量和产能一并公示公告。

       二是完整保留了退出项目信息,即退出项目所在地区、企业名称、退出的冶炼设备型号、数量和产能,以及拆除时间安排等;涉及跨省(区、市)产能置换,须附产能出让公告。

       三是增加了“同一冶炼设备原则上不得拆分出让”的要求。对于确有必要拆分的,须明确拆分理由,并且最多不超过2家受让企业,同时在产能出让公告、产能置换公示公告中明确所有产能受让方信息。对暂不能明确受让方的产能须说明原因。

  七、产能置换方案及建设项目必须要第三方评估吗?

  按照国家“放管服”改革思路,新办法规定,产能置换方案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建设项目的批建一致性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核实和监督,对第三方评估不做强制性要求。

  八、原产能置换方案如何处置和变更?

  对于2020年1月24日之前已经履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示且无异议或公告的产能置换方案,以及已完成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产能出让公告的跨省转移产能,可按原办法即工信部原〔2017〕337号文件继续执行;对本办法发布之后,按照原办法已完成公示、公告的产能置换方案需要进行变更的,以及按照原办法未完成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示的,均须遵照本办法重新开展产能置换工作。

  九、新建项目投产与置换产能退出如何衔接?

  为了确保产能置换不新增钢铁产能,本办法继续坚持“建设项目投产前出让方须拆除用于置换的退出设备,并使其不具备恢复生产条件”。同时,对于“一炉多分”的情况,明确建设项目投产时间以第一个建成投产项目的时间为准,对应设备必须按要求拆除到位。

  十、未按要求实施产能置换如何处理?

       对发现未按要求实施产能置换、审核置换方案不严、落实产能置换不到位等违反办法的情形,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追究相关责任。
 

我国钢企应如何融入氢能产业链


       在国家、地方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大力发展的趋势下,钢铁企业应抢抓氢能产业发展的契机,提前谋划,积极融入氢能产业链。 那么,应如何融入氢能产业链呢?

       一是适时介入制氢环节。钢铁企业具有制氢成本低、制气经验丰富等优势,其氢气来源主要为焦炉煤气。目前,焦炉煤气主要用于制氢、制LNG(液化天然气)、发电3种途径,若以10000标准立方米/小时富余焦炉煤气测算,上述3种途径的年效益分别约为2500万元、1000万元、800万元。由此可见,采用焦炉煤气制氢可获得最佳效益。

       二是在储氢环节,钢铁企业前期可探索开展氢气运输服务。待氢能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钢企应加快介入氢气储运环节,规划建设配套液氢工厂,利用液氢运输槽车实现氢气液态运输。同时,为降低用氢成本,钢企可利用管道运输氢气至自建加氢站。

       三是加快发展氢冶金。氢冶金途径主要包括:气基竖炉生产直接还原铁,该技术较为成熟;高炉内喷吹氢气或焦炉煤气,处于研究、示范阶段。除制氢气—气基竖炉—电炉短流程新工艺外,钢企还可积极探索构建焦炉煤气制氢—还原铁粉—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品制件的新型产业链。

       四是开发氢能产业相关钢铁新材料。一是开发储氢运氢钢铁材料。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预测,我国将于2030年实现管道及其他方式储存、管道运输,并于2050年实现长距离管道运输。未来对于储运氢无缝钢管(30CrMo、316L等)的需求量将呈上升趋势。二是开发氢燃料电池用金属双极板。双极板被称为燃料电池电堆的“骨架”,按照制造材料划分,可分为石墨板、金属板和复合板。三是开发应用氢能新能源汽车综合用材。

       五是融入城市氢能源发展。当前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热潮,各地政府均在布局推动氢能源的发展,钢铁企业应依托自身副产氢资源优势,充分融入城市氢能源发展。一是发展钢化联产项目。二是探索氢能应用场景。三是开展“氢进万家”研究,特别是在电氢耦合、家庭热电联产和氢能社会等方面的应用,更多地让氢能进入日常生活。

       钢铁行业是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和责任主体,钢铁业的能源转型面临减碳的迫切需求。钢铁企业一方面应通过利用氢能等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应积极拓展氢能资源优势,加快氢能应用场景的开发。
 
中国钢铁将面临的三大挑战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心几经转移,在人类迈入智能化、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今天,世界钢铁进入“中国时代”。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连续25年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期间。后疫情时代,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制造业的稳步发展,钢铁工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同时,由于中国钢铁基数较大,面临的挑战将更为深刻。

       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碳减排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GDP超100万亿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碳减排的形势尤为严峻。绿色低碳已成为钢铁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适应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尤其是钢铁上下游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对传统的钢铁制造形成倒逼机制,钢铁产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才能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以适应产业生态圈的创新与发展。

       三、来自材料技术迭代加速的挑战。钢铁产业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初级原材料,而是要适应工业品、消费品对于材料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需要。作为应用范围最广的金属材料,钢铁产品正在由“宏观”向“微观”领域发展,钢铁材料也日益成为众多科技和创新元素的载体。

       中国钢铁已经站在世界的最前沿。面向未来,中国钢铁行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材料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市场动向


       1、长乐籍4家钢铁企业荣膺“中国优秀钢铁企业品牌”品牌和质量已经成为制造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信誉和形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重要时期,品牌对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更为突出,作为钢铁企业,品牌价值愈发凸显。5月10日,第五个中国品牌日之际,中国冶金报社隆重发布2021年度中国钢铁品牌榜,长乐籍4家钢铁企业荣膺“中国优秀钢铁企业品牌”,分别为: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山西晋城钢铁控股集团、盐城市联鑫钢铁有限公司、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     

       品牌建设之路任重道远,长乐籍钢铁企业应将继续秉持“创优服务、合作共赢”的宗旨,发扬“中国优秀钢铁企业品牌”的荣誉和使命,书写新时代新篇章,在钢铁强国之路上贡献更加卓越的长乐钢铁力量!

        2、“煤超疯”再现 后期煤价将以稳为主  从今年3月1日到5月10日,动力煤价格从571元/吨涨至865元/吨,涨幅超过51%。3月份以来,煤炭产量收缩与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之间出现矛盾,是导致市场煤价大涨的基础要素。

       尽管煤价上涨存在支撑,但这轮“煤超疯”有些过猛。

       当前沿海市场动力煤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明显低于今年年初。5月份煤价涨势超出市场预期,已涨至上下游的高位心理防线,对市场形成强大风险压力,观望、“恐高”情绪渐起。

       煤价异常跳涨已引发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5月12日、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点名”大宗商品涨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在5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供求基本面。进入6月份后,各大电厂即将开启迎峰度夏模式,电煤需求还将增加。短期看,煤炭供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随着主产地煤炭产量释放、水电出力加大,稳价效果将逐步显现。

        3、我国钢铁行业碳减排之路怎么走?  在低碳冶金方面,尽管我国起步较晚,基本都处在探索阶段,但总体看与国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初步减排技术成熟、选项较多且成本较低,尽管部分钢企在节能减排方面至少还有5%~10%的潜力可挖,但总体来看,传统的节能减排几乎接近屏障。所以,要进一步深度减排,必须采用更彻底的脱碳技术,如CCUS技术和氢能冶炼技术。

       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面临巨大挑战。未来直接还原+电炉的技术路径将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我国钢铁行业长流程占比高达近90%,未来低碳技术路径必将主要基于现有的长流程,高炉富氢冶炼必将成为未来我国钢铁行业技术攻关的重点。此外,富氢/绿氢直接还原铁既可作为废钢来源不足的补充,也可作为高炉使用的金属化炉料,进而降低高炉碳排放。

        4、电炉炼钢及废钢消费再迎利好 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钢铁行业产能将继续被压缩,电炉炼钢、氢冶金等低碳技术以及兼并重组将受鼓励。由此可见,电炉炼钢的趋势不会改变,废钢在原材料中的地位也会逐渐提高。

       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10.65亿吨,其中电炉钢产量近1亿吨,占比近10%。按照2020年粗钢产量测算,如果提升电炉钢比例至15-20%,电炉钢产量将升至1.6-2.1亿吨,较2020年电炉钢产量增加6000-11000万吨。当前我国电炉炼钢比例仅为10%,世界平均水平为25%;我国废钢使用比例为20%,全球平均使用比例为40%,同时电炉炼钢发展也对钢企低碳转型发展有促进作用,可见短流程炼钢在我国钢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

       兼并重组迎利好,行业集中度或提高,电炉炼钢肯定是趋势,即便长流程改短流程,也是渐进式的过程。产能置换办法是鼓励兼并重组的,从近年环保督察严格、双碳目标等政策背景以及钢铁行业现状来看,中小钢企负担会越来越重,利于钢铁行业集中度提升,这样也利于提升对铁矿石的话语权。

        5、未来5年全球铁矿石产量预计年增2.4%   据悉,2021-2025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平均增幅为2.4%,明显高于前5年-2.0%的增幅。 其中,巴西铁矿石产量预计将从2020年的3.91亿吨增至2025年的5.29亿吨,年均增幅5.9%;2021-2025年,澳大利亚铁矿石产量预计年均增幅为1.7%。这将使得2025年世界铁矿石产量较2020年增长3.78亿吨,相当于2020年印度和俄罗斯产量之和。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铁矿石生产成本高且品位继续下降,笔者预计中国企业会优先投资海外铁矿山,比如几内亚的巨型西芒杜铁矿床。展望2025年以后,笔者认为价格下跌最终将拖累产量增长。预计,2026-2030年,世界铁矿石年均增速仅为0.4%,到2030年产量将处于停滞。